腰椎滑脱的产生机制
/
39健康网
39健康网
链接复制成功,欢迎分享给好友~

腰椎滑脱的产生机制

😒腰椎滑脱产生机制及分类

1️⃣按病因分类,可分为先天性椎弓崩裂、病理性椎弓崩裂和创伤性椎弓崩裂。其中以腰椎峡部缺损为主的峡部崩裂性滑脱最常见。

2️⃣根据腰椎滑脱的部位分为中央型、前侧型或后侧型等,临床上以中央型多见。

3️⃣根据腰椎滑脱的程度分为Ⅰ度、Ⅱ度和Ⅲ度(完全滑脱)。I度滑脱为纤维环部分断裂,有腰椎滑脱;II度滑脱为纤维环完全断裂,伴有一半以上致密硬化的后纵韧带保持完整,无小关节退变;Ⅲ度滑脱为纤维环完全断裂,伴小关节突退变。随着疾病进展,逐渐出现神经症状。

✅腰椎滑脱产生的三个因素:

①椎弓根发育不良或畸形。

②椎弓峡部易于断裂。

③腰5骶l多为旋转和小关节间移位,不伴小关节退行改变。

✅腰椎滑脱的主要病理变化是上一椎体相对于下一椎体发生向前移位,由于椎体的移位和重力的作用导致椎管失状径增大并累及脊髓及马尾神经根,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

✅退行性腰椎滑脱发病年龄多大于50岁;急性损伤后引起的急性疼痛可随时间推移而减轻甚至消失,影像学可见明显骨折;外伤后受伤节段存在错位现象者,X线片可证实患者遗留角状后凸畸形或成角侧凸畸形;急性期合并脊髓损伤者表现为下肢瘫痪、二便功能障碍等;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主要是由于患肢供血不全所致,常伴有皮肤感觉异常、浅静室反射减弱等临床表现;病变位于腰4~腰5及腰5骶l的患者常并发马尾神经损害综合征。

编辑于 2023-09-15 举报/反馈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