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尿道狭窄的几种手术方式
/
39健康网
39健康网
链接复制成功,欢迎分享给好友~

治疗尿道狭窄的几种手术方式

尿道狭窄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创伤、炎症、医源性因素等引起。

根据狭窄部位可分为前尿道狭窄(球部或舟状部)和后尿道狭窄(膜部和前列腺部),前者最常见。临床上对于单纯轻度的尿道狭窄一般采用定期扩张法治疗,对于中度重度的尿道狭窄则需行手术治疗。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尿道内切开术、尿道成形术和尿道拖入术这三种,具体如下:

1️⃣尿道内切开术

是指在尿道镜直视下用手术刀切开狭窄段的一种治疗方法。优点是创伤小,出血少;缺点是术后复发率高,且易损伤邻近组织器官如膀胱、直肠。适用于轻度狭窄范围较短的病例。本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但适应证窄、复发率高。经尿道内切开术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0%,包括一过性的血尿、尿失禁及会阴部血肿等,长期并发症可能包括新发畸形如括约肌功能不全等。

2️⃣尿道成形术

狭长的管状部分切除后留下一段平坦而无张力的尿道作为移植体重新吻合远端正常的尿道上皮以形成新的通道。特点是保留完整的正常黏膜,减少了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干扰及避免了尿液返流造成的问题。特点为恢复快,美观,舒适等特点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由于其瘢痕化程度低且瘢痕软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故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轻症患者或不需立即进行系列治疗的病例。

3️⃣尿道拖入术

从膀胱颈至球部尿道的黏膜完整切除后将尿道黏膜外翻缝合固定于膀胱颈处的正常黏膜上。该术式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安全以及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但是也存在以下缺点:创面大出血量大并且比较难止血;术后需要长时间留置导尿管;术后疼痛明显且持续时间长;愈合后表面不光滑易并发结石;因肠道菌群移位而继发感染;并发出血或腹膜后巨大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图一)

编辑于 2023-09-15 举报/反馈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