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
/
39健康网
39健康网
链接复制成功,欢迎分享给好友~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中医称“热疮”、“樊巴温”,又名“水痘带状疱疹”。西医称为“病毒性咽颊炎”。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A2、A3、A51型及B1、B2、B3型所引起,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的轻型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呕吐、并常有颌下淋巴结肿大疼痛。

此病潜伏期为2~4天。根据症状可分为单纯型和脑膜炎型。

① 普通型:发热、口腔疼痛、咽痛及手、足、臀等部位出疹,皮疹消退后不留色素沉着及疤痕;

② 无菌性脑膜炎:可有发热头痛、颈项强直、喷射性呕吐,但皮肤未出现皮疹,全身浅淋巴结肿大;

③ 化脓性脑膜炎:可有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惊厥昏迷及前囟紧张或隆起等症,同时亦有皮疹,皮肤可见脓泡;

④ 混合型:兼有上述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病情严重;

⑤ 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至4岁儿童在高热开始后突然四肢抽搐,两眼上翻或斜视,神志不清。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黏膜损害标本涂片或培养阳性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一.流行病学史—多有接触史,发病前两周内曾到过该病流行地区或者接触过发生手足口病的病人;近期有不洁饮食史;与手足口病患者一起生活或有密切接触史。二.临床特点—好发于6月龄以上的婴幼儿。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不高或降低,淋巴细胞升高;部分病例C反应蛋白(CRP)升高。四.黏膜损害标本涂片或培养阳性结果—取咽喉洗液中淋巴细胞做涂片检查或者粪便中找到EV-71的病毒颗粒或者分离培养阳性。五.早期诊断方法—快速抗原检测(试纸条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

编辑于 2023-09-15 举报/反馈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