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套叠发生机制,怎么处理和预防?
/
39健康网
39健康网
链接复制成功,欢迎分享给好友~

儿童肠套叠发生机制,怎么处理和预防?

🌈什么是儿童肠套叠?

🌸年龄"发病部位:婴幼儿常见,2岁以下占90%,男孩比女孩多1~2倍;回盲部—小肠型70%;空肠—回肠型20%~30%;结肠型<1%。

➡️如何发生?

⭐饮食改变:6月龄后添加辅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感染性疾病: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性疾病易诱发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肠管异常蠕动。

⭐先天性巨结肠及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喂养不当:人工喂养或母乳喂养过多、受凉、更换奶粉等也可诱发。

⭐腹部外科手术(如阑尾炎手术)。

⭐排便习惯不良:未成年的宝宝不及时把便、未养成定时排大便的习惯以及家长把屎、把尿次数过频均容易诱发。

⭐其他:长期便秘的患儿更易发生肠套叠。

.

🌈肠套叠症状是什么?

腹痛:表现为阵发性哭闹、腹痛剧烈难忍且反复发作,每次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孩子不愿吃奶,面色苍白,手脚发凉,摸不到肛门或是明显的大便排不出;呕吐较频繁且吐出物为黄绿色胆汁;大一点的儿童可诉说腹痛、腹部有包块;严重者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粪便性状变化:正常粪便可为黄糊状或成型软便,而灌肠液多为淡黄色液体。若持续排出果酱样血便提示病情加重,需警惕肠坏死。

编辑于 2023-09-15 举报/反馈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