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炭母草,中药名,为蓼科植物
/
39健康网
39健康网
链接复制成功,欢迎分享给好友~

火炭母草,中药名,为蓼科植物

火炭母草,中药名,为蓼科植物火炭母的茎、叶。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痢疾,泄泻;血热崩漏;带下;痈疮肿毒,疥癣瘙痒。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短,有多数黑褐色须根。茎直立,高10-30厘米,中空,有纵条纹,节部稍膨大,上部节上生不定根。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4-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质薄,膜质托叶鞘简状,披针形,上部宽狭近于平展,褐色,膜质;叶脉明显突起。

性味归经:苦微甘,凉。归肺、大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小便短赤,湿热泻痢,黄疸,淋浊带下,痈肿疔疮,疥癣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鲜品捣汁;或浸酒饮。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

禁忌:孕妇慎服。

别名:龙胡子、牛膝子、薅田公、薅田簕、五爪龙、五爪薯、五爪薯藤、蛇含草、毛虫草、毛虫头、老鸦爪、老鸭爪、百解药、一枝枪、一枝箭、一支枪、虎咬开(台湾)、虎咬开蕨、三脚虎。【来源】蓼科火炭母属植物火炭母Polygonum vulgare 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功用主治】:清利湿热,清热解毒。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痢疾,肠炎腹泻下痢脓血便,黄疸尿赤及痈疽疖肿。【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4钱;或研末分次服。(《常用中草药配方》)

编辑于 2023-09-15 举报/反馈
相关推荐 更多